Posts Tagged ‘Beijing’
Sinead O’Connor: Case Study, China – 2016
I began receiving the John Speak travel grant in September 2016, when I began my third year abroad in China as part of my university degree. As there is very little in way of any other monetary help for students choosing to study abroad, especially in this part of the world, it was with great…
Read MoreAn interesting concert experience in Beijing: Gavin Vine, China – January 2017
自从我来中国之后,我一直尽力去熟悉华语音乐,为此来提高我普通话的水平。因此,我的朋友门邀请我陪他们去看女子乐队音乐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他们的邀请。他们所说的乐队叫做‘BEJ48’。 之前我没听说过这支乐队,所以我问他们给我解释以下。结果把来自英国的我弄糊涂了。这支乐队不是普通的乐队,而是一支由三个队组成的乐队,每个队有二十多个歌手。我们决定最好了解这个概念的方法就是去看表演。然而,我们去看表演之后,表演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没我之前以为的那么好!首先,我去看音乐会前,我以为大部分的粉丝都是小姑娘,可是原来他们都是很宅的男人。他们的行为好像球迷一样,都在欢呼,不在跳舞。可是,最奇怪的事情就是歌手的装束。虽然她们都是大人,可是他们的样子和八岁的女孩子差不多,都戴着蝴蝶结什么的。对粉丝来说这些女生是偶像,代表他们理想的女朋友,可是对我来说这就是我不能了解的一个现象。 ENGLISH: Since coming to China I have tried my best to familiarise myself with Chinese music in order to improve my Mandarin. With this in mind, when my friends invited me to go to a girl band’s concert I didn’t hesitate in accepting their invitation. The band in question was called ‘BEJ48’. I…
Read MoreMy first KTV experience: Gavin Vine, China – December 2016
我这个月最难忘的经历就是我和我的中国朋友一起去KTV唱歌的时候。虽然我在英国从来不唱歌,并唱歌唱得很难听,但是既然在中国这个活动这么受欢迎,我就决定入乡随俗,毕竟在中国KTV的酒吧到处可见。这时候出去玩原来非常的特别, 我没使用公共交通,而是坐我朋友的劳斯莱斯去酒吧。坐在这么豪华的车不但让我欣赏自己的幸运,而且让我思考在中国存在的贫富差距。 到了KTV, 我的朋友就开始喝酒,唱歌。幸亏,第一首歌是我认识的‘小苹果’,一首筷子兄弟的歌。歌词在屏幕上出现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就是屏幕上的一个句子是我们在课上刚刚学到的句子 – 红楼梦的 ‘不离不弃’。在那时,我发现连最平凡的事情都在中国很长的文学历史上有基础。 ENGLISH: My mos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his month was going with my Chinese friends to sing Karaoke. Although I never sing songs in England and have a terrible voice, since singing is such a popular activity here in China, I came to the conclusion ‘when in Rome do as…
Read MoreAn Internship in Beijing: Gavin Vine, China – November 2016
我这个月在一家创业公司开始实习,这就帮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企业文化。虽然我开始之前听说中国试企业环境很紧张,可是我很快地发现并不是这样,企业环境其实很轻松,大家很开放,什么忌讳都没有。再说,我居然发现这家公司和我所工作的英国公司比起来,它没有那么严格的等级制度。这家公司当然不代表所有的中国公司,毕竟团体很小,人员都很年轻。不过,我在这家企业的工作经验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话说回来,我在这家公司还是遇到一些在中国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尽管我在一间很现代,很先进的办公室工作,我们的网络速度还是特别慢。真是太烦人了!另外, 每次我的一个同事给我水,总是是开水。尽管我在中国已经住了五个月了,我还没习惯这个风俗! ENGLISH: This month I started an internship at a start-up company and was able to gain a better insight into Chinese business culture. Although prior to starting I had heard that the Chinese business environment was very tense, I found that this really wasn’t the cas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was actually very relaxed…
Read MoreGolden Week, China – Charlotte McGarry, October 2016
每年在十月份期间中国人有一周的假期来庆祝庆节,叫 ‘黄金周’。很多中国人趁着这个机会到国内和国外各种地方去旅游。我们班的学生也不例外,同学们之间去了十个多城市在三个的国家。我跟我的同学恩诺去苏州和上海。 我们参观第一座城市是苏州,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该城市因漂亮的运河和花园而出名。 我们花了整天沿着运河走,参观苏州最为优秀的花园,不停地吃各种各样的可爱小吃。最初我们打算花整个假期在苏州,但看地图之后而发现了苏州到上海的距离多么近我们 那一刻就决定绕路去上海。上海是中国文化和经济中心,比苏州繁华得多。我们参观了该城市大部分的名胜,如外滩,人民工场之类的。当初上海的热闹气氛对我有很多诱惑力但过了不久我们累了要命,花整天在这么挤满的城市 东奔西跑 让我们烦躁不堪。 总而言是,黄金周去旅行是个不能错过的机会,让你自己体验中国各个地方之间的文化和语言区别以及玩的很疯! 不过我推荐去旅游之前要心理准备一下, 只有在中国黄金周去过旅游,才能真正地明白’人山人海’的意思! Every year in October, China has a week of holiday, called ‘Golden Week’ to celebrate its National Day. A lot of Chinese people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ravel, both within the country and abroad. Us exchange students were no exception; between us, we…
Read MoreMy first few months in China – Gavin Vine, September 2016
我现在在北京已经住了三个月了,这几个月一直在英国驻华大使馆实习。 这三个月过得很快,而我现在准备去北大学习。目前在中国的这段时间里经常想起一些难忘的经历 。有一次是我和我的同事 一起去了青岛,参加了那里很有名的啤酒节。 我一到青岛就注意到了青岛与北京相比有很大的区别,青岛的马路很窄,没有北京的那么宽,这显然是受到了德国建筑的影响,与北京灰白的高楼比,看到青岛的欧洲式建筑格调是一个十分可喜的不同。另外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在青岛可得到的菜。我在北京的时候习惯每天都去买煎饼的摊子吃肉,可是走在青岛的街巷马上注意到蚝,蟹和虾的气味,毕竟青岛的海鲜远近闻名。 话说回来,我并不能一概而论,只是简单地提及了北京的高楼,宽马路。 我发现北京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独特,有自己的特色。走在胡同里你不禁感受老北京的味道。相反的,在繁华的三里屯逛街的时候好像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 如此多彩多姿的中国,我很期待开始探索这个充满乐趣的国家。 ENGLISH: I have now been living in Beijing for three months, doing an internship at the British Embassy in China. The past three months have passed by so quickly and I am now preparing to commence study at Peking University. When I consider my time in China,…
Read MoreThe days leading up to my departure for Beijing – Charlotte McGarry, September 2016
搬到中国前几天 我搬到中国的前一周忙得不得了。我星期三从国外旅行回来了英国,星期六打算上飞机到中国。。。。但是我还没拿到签证,还没把英镑兑换成人民币,还没装行李等等。起初,我暗自想 ‘需要办好的事这么多,上飞机前能处理完才怪呢!’。那三天我忙得要命,一天到晚都跑来跑去!幸亏我办好所有的手续 – 事情进展顺利。 上飞机的前夜,我住在朋友那里, 她也去北京,我们刚好坐同一班的飞机。说来也奇怪,我们的空座紧挨着!在飞机上,我用中文点餐。起初, 我担心我已经把所学的汉语都忘了,但我一开口说话 ,全都想起来。我告诉空中小姐我要练习中文,所以他只用中文跟我说-真是很有用! 星期六上午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了。人们常说北京的天气污染很严重所以我以为北京的天空一直是灰色的。出乎我的意料, 我到北京的那一天,天空却是纯净蓝色的,比我老家(迪拜)好得多!我对北京的最初影响很不错! ENGLISH: The weeks before my departure to China were extremely hectic. I arrived in England from abroad on a Wednesday and planned to take a plane to China on the Saturday … but I hadn’t got my visa, I hadn’t changed my British pounds…
Read MoreI made it to Beijing! – Sinead O’Connor, September 2016
我早在六月飛到北京了, 已經呆在這個城市三個月了!雖然我快學了兩年的中文了, 這個夏天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 終於能親眼看到課本裡所描寫的文化, 食物, 歷史等等. 可是我很快就發現還有很多事情是課本裡沒有提到的 – – 下面寫的是其中的三件事. 1) 北京的公園太棒了 北京的人民可多, 他們大部分都住在大樓裡面的公寓, 不會有自己的花園. 可能由於這種原因, 加上空氣汙染的嚴重情況, 市政府給人民提供的公園, 都非常的美麗. 有山, 有水, 可以坐下, 可以跑步, 能在擁擠的城市裡面找到平靜的環境. 2) 在北京能吃到各各省分的食物 根據我去北京前吃的中國餐, 如果不是廣東菜, 就是包子餃子種類. 可是我到這裡以後吃的最多的原來是雲南和四川菜. 另外我也愛上了我們附近的新疆餐廳 – 我回國以後能在哪裡吃到這麼好吃的串兒? 3) 沒有人說 ‘標準’ 的普通話 我們在大學學的普通話是北方的 – 以後在台灣習慣了南方人說話的方式. 但是北京人來自大陸各地, 應該只是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會說人所崇拜的 ‘標準’ 普通話. 這麼說, 雖然我花了幾百個小時學好普通話, 現在我好像剛開始學習真實的 ‘中文’. ENGLISH: Having flown in to Beijing in…
Read MoreLooking back – Harry Martin, Japan – July 2016
留学回顾 我现在是牛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我的专业是中文 ,我已经学了两年的中文了。由于牛津中文系规定二年级学生必须在中国留学一年,我从2015年9月初到2016年6月末在北京住了。我决定7月到台湾参加一个一对一的口语教程,而这个John Speak机构提供一笔奖学金。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一年的留学经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获益良多。 我觉得我应该给读者介绍一点点台湾的历史。台湾从古到今都有原住民,可是明代有一些华人从福建来了这里,在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也来到了台湾,他们把台湾称为「福尔摩萨」,意思是完美的岛。直到1949年蒋中正和国民党逃离中国,他们到台湾建立了中华民国。 西方人都不习惯台湾的气候。我觉得应该住上一年才可能应付。台湾的夏天气特别候热得要命。每天中午我到师大必定汗流浃背。还不到一个星期我的皮肤已经晒红了。去沙滩玩过一趟使我更红了。我期待回英国就恢复原状。 由于我刚从中国大陆来台湾,我忍不住把中国和台湾的生活相比。对于食衣住行,中国大部分跟不上台湾。可是无论有没有差别,中国大陆也有很多值得一探究竟的风景。我认为台湾人跟大陆人一样友好,但是台湾人更多了一点的礼貌和文明。今年有好几次一个过路人停下来帮我找一个地方或者办一件事情。中国和台湾各有特色,而我知道未来几年我一定会回来这两个国家。 虽然我只住在台北一个月就离开,但是我的中文突飞猛进了。大部分的进步来自于老师的教法和我结交的朋友,特别是我的室友们。但是不管我的中文进步得怎么样,一个月太短了。我还没离开,可是我已经在打算下一次再回来台湾。 未来年当我怀念台湾的时候,我一定感到开心中带著伤悲。虽然我一定会再来,但是我等不及了! ENGLISH: Looking Back on My Year Abroad I am currently in my second year at Oxford University, studying Chinese. I have already been studying Chinese for two years. In my institute a year abroad is compulsory and so from the beginning of September 2015 to the…
Read More